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秦氏文化网 首页 名人典故 查看内容

无锡寄畅园(秦园)历史介绍

2014-6-22 17:52| 发布者: 秦氏| 查看: 5443| 评论: 0|原作者: 秦氏

摘要: 无锡寄畅园(秦园)历史介绍 无锡寄畅园这样一座私人花园,从明代至解放初,从未易手,一直是锡山秦氏的私人花园保留了500多年,在中国是个奇迹,在世界也是个奇迹。   一、 资料简介   地理位置:   现位 ...
无锡寄畅园(秦园)历史介绍


无锡寄畅园

无锡寄畅园这样一座私人花园,从明代至解放初,从未易手,一直是锡山秦氏的私人花园保留了500多年,在中国是个奇迹,在世界也是个奇迹。
  一、 资料简介
  地理位置:
  现位于惠山横街,毗邻锡山和惠山寺,即江苏省无锡市西郊锡惠公园西北角。面积15亩。
  园内景观:
  原园内景观二十处:嘉树堂、清响斋、锦汇漪、知鱼槛、清川华薄、涵碧亭、悬淙涧、卧云堂、邻梵阁、大石山房、丹丘小隐、环翠楼、先月榭、鹤步滩、含贞斋、爽台、飞泉、凌虚阁、栖玄堂。
  现在园内的主要景点有:锦汇漪、七星桥、知鱼槛、郁盘、八音涧、九狮台、美人石、含贞斋、秉礼堂、凤谷行窝、邻梵阁等。
  部分景观详介
  砖雕门楼
   秦园古门,立于原秦园街上(今称横街),全用砖雕,是仿明建筑,1954年移今址。门楼砖刻“寄畅园”三字,背刻马羊虎犬,寓意忠孝节义。还有暗八仙图案。门头紧接“清响”月洞门。这里原有清响斋三间,1954年拓宽秦园街时,缩掉一半,剩下一半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后期拆去。清响月洞门前有小石狮,嬉笑迎宾;后有假山作屏,可透过假山看真山,九龙山脉,如从寄畅园延伸而去,直接云天,一望无垠,气魄雄伟,展示了此园借景之妙。
  锦汇漪
  锦汇漪,因汇集着寄畅园烂漫绚丽的全部锦锈而得名。平波弥漫,开朗明静,周围山石、建筑、绿化巧妙点缀,勾出曲折窈窕的水面轮廓。池中心一侧,有水榭知鱼槛,同对岸石矶鹤步滩相对峙。北段,有七星桥和廊桥,将池水分成几个不同情趣的小水域,使人看不到水的去向,增加了水意连锦的感觉。西侧鹤步滩,有两处用小石条平贴水面,隔断大池水,内用岩石环抱,似泉若渊,池水隐约,层复一层。水池由南向北,设置着一带临水曲绕的长廊,沿池有郁盘亭、知鱼槛、清响月洞和涵碧亭等,可以看到亭台楼阁、山影、塔影、树影、花影、云影、鸟影尽汇池中,故取锦汇之名。
  七星桥
  七星桥,横跨在锦汇漪上,由七块黄石板直铺而成,平卧波面,几与水平,朴实无华。乾隆吟有“一桥飞架琉璃上”之句,步上小桥,水天一色,有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”的意境。
  知鱼槛
  知鱼槛,位于锦汇漪中心,突出池中,三面环水,方亭翼然,翘角飞檐,体现出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。其名取意于《庄子南华秋水》: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,庄子曰:鲦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。惠子曰: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庄子曰: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……。”园主秦燿虽未说明为何取名“知鱼”,但在《知鱼槛》诗中写道:“槛外秋水足,策策复堂堂,焉知我非鱼,此乐思蒙庄”。知鱼槛一额,是张辛稼所书,中悬吴永康画的《鱼乐图》。在知鱼槛俯望,池中倒影楚楚,鱼儿浅翔,令人神往。
  郁盘
  郁盘,在知鱼槛南,曲廊通往一只六角小亭。亭中置有古朴的青石圆台一座,配以四个石鼓凳,此系秦家旧物。清代始从城中移来,据考为明代之物。亭正中悬有“郁盘”之额,以唐朝王维:“岩岫盘郁、云水飞动”之句命名。这里面对山岗翠垄,林木蓊郁。乾隆有诗赞道:“名园正对九龙岗,鹤步滩头引径长。树有百年多古黛,花开朵发清香。流泉戛玉通芳沼,修竹成荫覆曲廊。燕子来时春未老,故巢忆否旧华堂。”郁盘廊上,嵌有明朝碑石三块;1982年,又嵌上“文化大革命”劫佘的清康熙、乾隆御书碑石两块,1985年,在这里嵌《寄畅园法贴》碑。
  八音涧
  八音涧,原称悬淙、曲涧,是黄石堆叠的涧峡,莫过于高东低,总长36米,谷深1.6到1.9米;最宽处4.5米,最狭处0.6米。是叠石巨匠张南垣及张轼堆砌的。叠石,轮廊清晰,色泽苍古,顺理成章,体态自然,堪称“宛若天开”的杰作。人行其间,茂林在上,清泉在下,怪石峥嵘,奇峰含秀,林荫间点点阳光洒落,颇具清幽。足下流泉,引天下第二泉,伏流入园,来无影,去无踪,忽聚忽散,忽隐忽现,忽急忽缓,忽断忽续,无穷意趣。泉水经曲涧轻泻,盆潭跌落,化无声为有声,产生“金石丝竹匏土革木”八音,故名八音涧。
  九狮台
  出八音涧,有一精舍,便是“含贞斋”。斋前场地上有一大型湖石假山,高数丈余,名“九狮台”。是按明朝无锡画家倪云林的《九狮园》造型设计而叠成的。善于揣摩辨认的人,能一一指出姿态各异的狮子来。有的张牙舞爪,有的伏地而眠,有的幼狮相嬉,静中寓动,妙趣横生。而这一组石砌建筑,又浑然构成一巨大石狮,匠心独具,令人叹绝。
  美人石
  寄畅园内有一方池,池边耸立着一座太湖石峰,高丈余,映泉作势,飘然欲仙,这就是有名的“美人石”。它栩栩如生,既如少女理妆,以池作镜,故型倩影;又如仙子捧首。有位女诗人看了美人石汉道:“此身愿化美人石,立向秦园碧涧隅。”使人惊异的是:还有一只异想天开的癞蛤蟆,面对美人石,张口垂涎,妄想吃天鹅肉呢。这块蛤蟆石,就在人们不注意的墙角边,正是蛤蟆出入的好地方。当人们发现了这块形象逼真的蛤蟆石时,经常发出阵阵哂笑,感叹园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。
  凤谷行窝
   “含贞斋”、“秉礼堂”、“凤谷行窝”和“邻梵阁”,是寄畅园的一组厅堂斋阁,疏密相间,因洼浚池,沿阜叠山,自成院落小景,可见咫尺天涯,移步换景。“含贞斋”,有古屋三间,原是秦燿的读书书处,多植古松。所以秦燿吟有“盘桓抚古松,千载怀渊明,岁寒挺高节,吾自含吾贞”的诗句,现斋内悬有钱南周所撰、王汝霖所书的一联:“池含林采明于缬;山贻苔华媚若钿。”斋外同苍松、银杏、九狮台连成一气,颇具高雅。“秉礼堂”,原是贞节祠的一部分,现为寄畅园内的一个苏州庭院式的园中之园。前有石砌小池,池边湖石玲珑,花木婆娑,十八扇木格子门,古色古香。四周回廊复合,厅内雕梁画栋,上悬匾额“秉礼堂”,仲许书。两旁侧门,砖雕“冰清”、“玉洁”,是王能父于1981年重书。“凤谷行窝”,原为贞节祠的主要建筑,现在的匾额是1981年改的,有大厅三间,前有天井,老桂天竺葱葱郁郁,厅内陈列红木桌椅,清雅古朴,壁间悬玉石挂屏。正中“凤谷行窝”一额,系名画家朱屺瞻所书,白底黑字,还隐现丹凤飞舞的图案。两侧抱柱一联:“杂树垂荫,云淡烟轻;风泽清畅,气爽节和”,是取翁同禾联句,由高石农书写。厅堂两侧通道门楣上有砖刻,东为“侵云”,侵云为宝塔别称,此处可见龙光塔高耸入云;西为“碍月”,可望巍峨的九龙山。寄畅园借景手法,在这里又见一斑。
  邻梵阁
  原是明朝秦燿寄畅园二十景的著名一景,王登《寄畅园记》描述说:“凌虚阁之南,循墙行,入门石梁跨涧而登,曰卧云堂……右通小楼,楼下池水一泓,即惠山寺门阿耨水,棒前古木森沉,登之可数寺中游人,曰邻梵”。园林部门根据这个记载,寻找原址,设计重建了“邻梵阁”,1980年建成。横额“邻梵阁”,为南京书法家尉天池所书。此阁翼然凌空,居高监下。通过下面的游廊,越假山曲径,登临俯瞰,寺容庙貌,园景山色,尽收眼底。
二、 历史传奇
  建园历史:
  元时为惠山寺僧舍。
  明正德中1506—1520年,历任两京户、吏、工、兵部尚书的无锡人秦金,以惠山寺僧舍改作别业,构成别墅园林,名“凤谷行窝”。
  万历时,园再传至秦耀,理荒杂草,变造陵谷,列十二景,借王羲之 “寄畅山水阴”诗意,改名寄畅园。寄畅的含义为归隐山林,消遥自在。
  康熙年间,请叠石巨师、华亭人张涟从子张氏叠石理水,使园景更为完美。
  清咸丰十年(1860)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。
  清末和民国时重建。
  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,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整修保护,逐渐恢复古园风貌。
  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园主传奇:
  寄畅园又称秦园,由修建、居住都是秦氏一族,秦氏家族兴衰变迁史,也即寄畅园的修建变迁史。因此谈寄畅园,则不得不谈其园主秦氏一族。
  秦氏一族为明、清时代的东南望族,科第联翩,簪缨不绝。清代康、雍、乾三朝,更是其鼎盛时期。在秦氏宗祠的大门上曾经挂过这样一副对联:“辰、未联科双鼎甲,高、玄接武十词林。”意思是说秦氏家族在乾隆丙辰、已未两科考试中,接连两次中了探花,而在祖孙五代中有十名进士点了翰林。
  秦金(1467~1544),字国声,号凤山。世居富安乡胡山(亦名凤山)之西。家世清贫,以课读为业,至秦金,登弘治六年(1493)进士,为秦氏登进士第之第二人。他历事孝宗、武宗、世宗三朝,官至南京兵部尚书、太子太保,卒赠少保(从一品),谥端敏。在秦氏家族中,他威望最高。他的府第坐落在无锡县城内西水关,称为“尚书第”。大门上有漆书的门联一副:“九转三朝太保,两京五部尚书”,以自夸耀。
  秦金本有宅园名“后乐”。正德年间,秦金又购得惠山寺山门左街的沤寓房僧舍。嘉靖六年(1527),秦金从户部尚书任上告老回家,在此建筑一座优美的园林,取名“凤谷行窝”。它就是寄畅园的前身。秦金有《筑凤谷行窝成》诗以纪其胜:
   名山投老住,卜筑有行窝。
   曲涧盘幽石,长松囿碧罗。
   峰高看鸟度,径僻少人过。
   清梦泉声里,何缘听玉珂。
  园林中有高峰、曲涧、幽石、长松、僻径和流泉(即二泉)。“凤谷”是寓园主的别号为园名,并与惠山之别名龙山相对应。“行窝”即别墅。因此,寄畅园从创建之初即为一所山麓别墅型园林,不同于江南常见的城市宅园。
   秦金卒后,园归“河上秦”系的族孙秦梁所有。此时的园景设施较秦金时大为丰富了。园亦被称为“凤谷山庄”。
  秦梁卒于万历六年(1578),园归他从侄秦耀所有。
  秦耀(1544-1604),字道明,号舜峰。与其父秦禾为秦氏家族登进士第之第四、第五人。秦禾与秦梁同祖父。秦耀于隆庆五年(1571),会试考中。他的主考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。万历元年(1573),张居正入阁为首辅,推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,秦耀被人看作是张居正一党的人。万历十八年(1590),秦耀自右 都御使,南赣、汀、韶巡抚,升任右副都御使、湖广巡抚。第二年,张居正受廷臣追论,秦耀受到株连,并奉旨解职回籍。随后他被举发侵匿库银1.5万两,赴京听候堪查,最后以赃定罪,到万历二十年(1592)才获释回原籍。秦耀与祖族秦金以相同年龄做湖广巡抚,但秦金以功名终,而秦耀却在盛年坐废终身,他便将其抑郁不平的情怀寄于山水之间,回来以后就大肆建筑园林,经几个寒暑,构成20个景点,每景提诗一首。工程完成于万历二十七年(1599)。
  秦耀罢官家居后十分喜爱王羲之《答许椽》诗的旨趣和意境:
   取欢仁知乐,寄畅山水阴。
   清冷涧下濑,历落松竹林。
  他显然以涧濑之清白、松竹之高洁自况,并表示虽处境冷落而无悔,故改园名为“寄畅”。园成以后,秦耀邀集当时名士王稚登、屠隆各撰《寄畅园记》一篇,刻石今存于园壁。
  秦耀卒后,寄畅园被“析为二处”,分属嫡妻安氏所生峻、埏二子和侧室张氏所生坦、阶二子管摄。清朝初年,寄畅园析而为四,分属四房子孙掌管。传至秦耀曾孙秦德藻,又将园居归并为一。
  德藻子秦松龄,于顺治十四年(1657)罢翰林院检讨职回锡。父子两人慕名当时著名造园艺术家张涟的技艺,于康熙初年聘请其侄张拭改建寄畅园。张涟,字南垣,松江人,晚年迁居嘉兴南湖。少时学画于董其昌,又取法于名画家倪云林、黄公望。东南名园,多半是他的创作。明末清初,张氏的技艺名重天下数十年,而无锡却没有他的作品。故秦氏父子礼聘张改建寄畅园。他把寄畅园原有的布局重新作了安排:去掉了二十景中的一些景点,知鱼槛等体量较小的亭榭都改换了形制,新建了一座七星桥,新添置了一座奇峰——美人石,改筑“悬淙涧”为“三叠泉”,引二泉之水曲注而层分,有高山深涧之气概。寄畅园大观即由此定下。
相关典故:
  康熙与寄畅园:
  县志记载,康熙六巡江南,七幸寄畅园。且对寄畅园的兴废具有深刻影响。康熙十分欣赏寄畅园的掇石理水,把十几亩大的园布置得意境深远,曲折宜人。对园主秦家的谨敬接驾也颇有好感,第四次南巡时赏还因科场案受累回籍的秦松龄原品,又把他儿子道然带回北京,作为九皇子允唐的的侍读。
  雍正与寄畅园:
  雍正只到过大江南北一次,那是1703年扈从康熙第四次南巡之时。雍正的审美观与乃父不同,喜欢壮丽阔大的苑囿,对秀丽小巧的寄畅园并不在意,只把看到的事态记在心里。 秦道然曾在九贝子府做侍读,后来允唐又让他兼任管领,但只一些往来文牍。六年后道然考中进士,任礼科给事中之职,同寅问起往事,他随口说九贝子待人宽宏大量,慈祥恺悌。言者无心,听者有意,传到雍正耳中,种下祸根。
   康熙去世,雍正上台,未办完丧事,就以“仗势作,家资饶裕“为由抓了道然,下令拆家,结果只抄到银子千余两,也没有发现什么悖逆和协助允唐争位的证据。但“王言如丝,其他同如纶“,仍责令追银十万两,房舍田产连同寄畅园统统抄没入官。此时道然的儿子蕙田年方弱冠,租了一间小屋,日夜苦读。十年后,乾隆元年殿试得一甲第三名,俗称探花,第二年,蕙田适时地上了一份《陈情表》,恳请以身代父赎罪。乾隆年间方将尘封十三年的的寄畅园的归还秦家。
  乾隆与寄畅园:
  乾隆一生七下江南,六次南巡都曾到过无锡的寄畅园,并对其喜爱尤加。
  乾隆即位之初,秦道然之子秦蕙田请求代父赎罪,道然获释,寄畅园也发还秦家。乾隆十一年(1746)道然九旬大庆,蕙田回家拜寿,在宴请时,对秦家十八房代表建议,把寄畅园改作双孝祠,供奉明代诏旌的孝子秦永孚、秦仲孚兄弟,配汜秦耀一支的几代祖先。此建议得到一致赞同,蕙田执笔写了《寄畅园祖祠公议》,各房代表画押。从此,名园避免了分割、转让、没官和失修等因素的破坏,得以保存到现在。
  1751年,乾隆皇帝南巡前,指定驻跸秦园,秦德藻之孙秦瑞熙出资修葺园子。以后乾隆南巡,亦都亲临秦园,赋诗题咏,并认为“江南诸名胜,唯惠山秦园最古”。更是规定伤此中一花一草者以不孝论。因爱其幽致,特绘图携归北京,于清漪园(今颐和园)仿建一园,名惠山园,嘉庆十六年,改名谐趣园。至今两个名园,一南一北,互相辉映。
  红楼梦与寄畅园:
  历史上,曹雪芹的祖父曹寅(1658-1712),在任职江宁织造、两淮盐漕监察御使期间,因清帝康熙南巡,确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。曹寅逝世后,由曹雪芹的叔父曹兆继任江宁织造,在雍正五年(1727)十二月十四日,因故被革职抄家;第二年,年纪尚小的曹雪芹随祖母(曹寅妻)回到北京曹家老宅。
  然而,寄畅园秦氏却正是经历了上述的“三部曲”。椐载:康熙六巡江南,七幸寄畅园。故仅康熙朝,该园就有七次接驾盛举。康熙逝世后,四阿哥雍正立,因秦道然受宫廷斗争牵连,抄家入狱,寄畅园被没收入宫。清乾隆元年(1736),道然三子秦蕙田赴京会试,高中一甲第三(探花),以翰林职在南书房行走。第二年,秦蕙田痛上《陈情表》,乾隆帝赦免秦道然,发回寄畅园。
  有趣的是,秦蕙田科考中的是探花,《红楼梦》女主角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,也是“前科探花”。(引自《红楼梦》第二回)。
  《红楼梦》中宁国府内有“天香楼”。寄畅园内原也有“天香楼”,其他望约在今悬匾“凤谷行窝”之大厅一带。为坐北朝南的三间小楼,前后从桂,秋香宜人,故名。康熙帝曾登楼俯视赏梅。该楼毁于1860年。此外,《红楼梦》大观园中,有妙玉当家的“拢翠庵”;据寄畅园主秦耀在明万历甲辰年(1604)所立《分关》,园内有“佛堂”一处。
  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,述贾琏和王熙凤请贾琏的乳母赵嬷嬷吃以二泉水酿制的“惠泉酒”,就耐人寻味。曹寅应主人邀,二度去寄畅园,时在暑月,所咏《惠山题壁》云:“合抱枫香老桂枝,卧云堂上旧提诗。兹身久分无丘壑,可慕秦家涤足池。”诗中讲到的卧云堂,是清帝康熙、乾隆游览寄畅园时的“接驾处”,同样毁于1860年,今遗址尚存。与该堂相关的制度与摆设,在《红楼梦》中亦有消息。
  真可谓“红楼寄畅梦相幻,古园千载尚幽存。”红楼梦与寄畅园都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,让人谈不尽、道不完。
  三、 造园艺术
  寄畅园代表着我国明、清两代造园艺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。为清代造园名家张南恒的造园艺术实物体现的最后一座园林。
  主要特色:
 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,在园中垒石、引泉、理水、借景,十几亩大的园布置得意境深远,曲折宜人。“园虽别内外,得景无拘远近,晴峦耸翠,极目所至,俗则屏之、嘉则收之”。
  相比苏州园林:
  苏州园林更擅长于模山拟水、精巧紧凑的独运匠心;寄畅园则林泉幽壑、野趣横生,存自然而去雕饰,于有意无意间流露出锡惠山特有的古朴清幽,清旷疏朗。
  “苍凉廓落,初不以一亭一榭为奇”,一派自然山林野景,已能使人倾倒。”正是寄畅园有别于苏州园林的真实写照。
  借景艺术:
  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,才可以小见大,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。所以计成在《园冶》中指出,“园林巧于因借”。寄畅园中借景尤为一绝,如清响月洞门前有小石狮,嬉笑迎宾;后有假山作屏,可透过假山看真山,九龙山脉,如从寄畅园延伸而去,直接云天,一望无垠,气魄雄伟,充分体现了借景之妙。再如凤谷行窝的两则通道,东为“侵云”,侵云为宝塔别称,此处可见龙光塔高耸入云;西为“碍月”,可望巍峨的九龙山。寄畅园借景手法,在这里又见一斑。
无锡寄畅园



无锡寄畅园


上一篇:寄畅园恩仇录下一篇:秦彭

最新评论

秦氏文化网微信公众号

QQ|手机版|京ICP备06057923号|联系我们|秦氏文化网 ( 京公网安备110108004249号 )

GMT+8, 2024-11-5 01:0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