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秦氏文化网 首页 寻亲问祖 查看内容

中华秦氏来源和江南秦氏望族探析

2014-9-28 14:38| 发布者: 秦氏| 查看: 14866| 评论: 0|原作者: 秦大峰

摘要: 秦氏是一个古老、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氏群体,秦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8位,在2013年全国姓氏排行榜上按人口排名列第74位,属于大姓系列,人口约379万之众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29%。 ... ...
在中华秦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《中华秦氏文化论坛》上的发言
中华秦氏来源和江南秦氏望族探析
秦大峰

     各位秦氏宗亲,大家下午好!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全球的中华秦氏宗亲代表欢聚一堂,共同探讨交流中华秦氏文化这个伟大而又古老的研究课题。我叫秦大峰,来自江苏省常州市。下面我要汇报发言的题目是:《中华秦氏来源和江南秦氏望族探析》。
一、       中华秦氏的来源
秦氏是一个古老、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氏群体,秦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8位,在2013年全国姓氏排行榜上按人口排名列第74位,属于大姓系列,人口约379万之众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29%。
据《群辅录》记载,舜七友之一有秦不虚。这说明上古帝舜时已有秦氏。但因秦不虚之后无世系资料可考,所以,唐、宋时期的谱牒学家对秦氏的起源又有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之说。据考证,中华秦氏源出八大支系:
1、为上古帝舜七个朋友有秦不虚,故后人以秦为姓。
2、为姬姓秦氏源于周朝周文王与周武王后裔;
3、为嬴姓秦氏源于秦始皇秦朝。
4、为古代罗马帝国大秦人留中国改为秦姓。
5、为三国外族改姓,为清朝外族改姓。
6、为少数民族回族、满族、蒙古、藏族、土家族改姓。
7、为达斡尔族融入秦姓。
8、为赐姓。
在中国的秦姓主要划分为两支,分别为西北的一支和东部及东南部的一支。前一支为颛顼嬴姓的后代,发源地是甘肃省天水的故秦地。自秦朝灭亡以后,其家族便以国名为姓氏,其后裔多居于陕西等地。后一支则为黄帝姬姓的后代,其发源地在今河南范县及山东曲阜一带,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秦姓繁衍的主流,而且其从一开始就向陕西省境内及湖北省播迁。在战国时期,秦姓族人北上发展到今天的河北省境内。先秦时期,秦姓已分布于河南、陕西、山东、湖北、河北等地。到了西汉初年,为了清除各地的旧贵族及豪强势力,维护汉朝的中央集权统治,汉高祖刘邦采纳了娄敬(刘敬)的建议,迁徙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关东(今陕西省潼关以东的地区)的豪族到关中,从而使之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,人口大约有二十万之众,这其中就有山东秦姓的一支豪族迁居扶风茂陵(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)。这支秦姓人丁兴旺,官宦众多,故世号“万石秦氏”,从而成为当地一望族。与此同时,已有秦姓或迁入甘肃、江苏,或迁入四川、北京等地。大约在汉末或三国时期,源自姬姓后裔的秦姓有一支迁入山西,后形成一大郡望,即太原郡。而秦姓南迁始于秦代以前,魏晋南北朝时,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不断,秦姓便再次南迁。同时,在今甘肃境内又形成一大郡望,即天水郡。魏晋以后,已分布于江南许多地方,以江苏、浙江为主,其中江苏以无锡、常州,浙江以绍兴、宁波最为集中。宋、元、明时期,秦姓有迁至广西、安徽、贵州、福建、北京、上海等省市者,历清朝至近现代,分布地更广,遍布于全国各地,而且还有不少移居海外,从而使秦姓得以更加广播,枝叶进一步繁茂。
从当今秦氏人口分布来看,以河南江苏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广西河北湖北湖南居多。河南为秦姓第一大省,占全国秦姓总人口的15%。少数分布于东北地区,东北地区的秦氏和西南地区的秦氏外族汉化的比较多。又其次分布于安徽、贵州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云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台湾、香港、澳门等南方地区。海外秦姓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欧美一些国家。亚洲还有日本秦氏,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是由姓秦的最后改为日本姓氏羽田。
秦姓分布很广,秦姓不乏名人,在各个领域皆有之。有秦琼,秦桧,秦观,秦邦宪即博古,秦基伟,秦宜智,秦怡,秦光荣,秦岚,秦海璐,秦刚,秦商,秦冉,秦非等。
中华秦氏的著名堂号有:
" 三贤堂":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、秦商、秦非、秦冉四位。三,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,而是指多数的意思。
"乐善堂":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,姓秦的竟占了四位,夸奖秦氏好道乐善,所以又叫"乐善堂"。
"养真堂":秦氏好道乐善,能注重养真(本性的善),所以又叫"养真堂"。
"忠孝堂":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,既忠且孝,因名"忠孝堂"。
"淮海堂":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《淮海集》传世,所以叫"淮海堂"。
"五礼堂":清刑部尚书秦蕙田,立朝30年,刚介自守,著有《五礼通考》,因名"五礼堂"。
“顺德堂”:江苏常州洛阳秦氏堂号。
二、江南秦氏望族探析
历史上世居江南的秦姓,大多在宋代迁入常州,其中以北宋大文学家、婉约派词宗——秦观为始祖的最多。主要聚居在常州、无锡、苏州、上海等地一带,目前世界上秦观后裔有据可查的,多发源于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秦村秦湛支派。秦氏在常州、无锡等江南地区一带是当地公认的名门望族。
(一)、天下秦观后裔多归宗于常州秦湛支派
北宋大文学家、婉约派词宗——秦观(1049—1100),字少游,号淮海居士,北宋扬州高邮武宁乡左厢里人,元丰八年(1085)进士,曾任太学博士、秘书省正字,国史院编修官,著有《淮海集》传世。绍圣元年(1094),坐元佑党籍,出杭州通判,贬监处州酒税,又以谒告写佛书为罪,削秩郴州,继编管横州,又徙雷州,元符三年(1100),放还途中,卒于藤州。建炎四年(1130),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“直龙图阁学士”。
秦观其季子秦湛千里扶柩,归葬父于高邮故里。秦湛,字处度,号济川,曾任常州通判、宣教郎,承父风,能诗能词,善画山水,所作诗词可惜大多散佚,《全宋词》仅存其词一首《卜算子•春情》。秦观先生生前与苏东坡等多次游览无锡惠山,吟诗咏唱,为惠山的景色所倾倒,认为在此可“俯仰佳览眺,悠哉身世忘。”,愿意“讵得踵三隐,山阿相与邻”。 秦观先生去世后,其子湛实现了他的遗愿,将他的遗骨迁葬于无锡惠山二茅峰东大池(今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),历经风霜,长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