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查看: 16717|回复: 0

无锡锡山秦氏简述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2-7-18 21:4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 无锡秦氏为北宋秦淮海先生之后,其子处度公任常州通判,居武进县新塘乡(今雪堰桥乡),遂名秦村。南宁淳祐年间,十一世孙瑞五公从秦村迁至无锡胡埭,为锡山秦氏之始迁祖,其后裔递迁入城。明洪武年间( 1368- 1398),继陵公自秦村迁居无锡万安乡陡门里(今石塘湾陡门里),并侨寓北门容门里,为无锡陡门秦氏之祖。秦氏后裔在无锡分为几十派百多支,为无锡望族。这里仅涉及锡山秦氏,从锡山秦氏的渊源、人才、秦园、宅第、文献等几个方面作一简述。
    一、渊源久长
    锡山秦氏先祖可追溯到北宋文学家秦淮海先生( 1049- 1100年,名观,字少游),淮海先生与苏东坡等人多次游览无锡惠山,吟诗咏唱,为惠山的景色所倾倒,认为在此可 “俯仰佳览眺,悠哉身世忘。 ”愿意 “山阿相与邻。 ”淮海先生去世后,其子处度公(湛)实现了他的遗愿,将他的遗骨迁葬于无锡。历经风霜,长眠惠山九百年,至今为人们怀念。秦龙图墓在惠山第三坞擔勾坞与第四坞王家坞之间的山脊上,此山脊从惠山二茅峰自东北向西南迤逦而下至东大池所在之谷地,墓在此山脊的三分之二高度处。经考证,秦龙图墓的准确位置为东经 120度 14分 30秒,北纬 31度 35分 30秒,海拔 205.9米。
    锡山秦氏在无锡居住已七百多年。据《锡山秦氏宗谱》记载,南宁淳祐年间,淮海十一世孙瑞五公(讳惟祯)因淮海先生墓在无锡,自武进迁居无锡富安乡,入赘胡埭王野舟家,遂为锡山秦氏始迁祖。瑞五公有三子:伯容(字松隐)、仲益(字竹隐)、叔谦(字梅隐)。
    仲益子彦和(字遯轩),彦和子仲昇、叔昇及季昇。季昇子旭,号修敬,学者称贞靖先生,工于诗,寿八十五,晚年结庐惠麓,名曰碧山吟社,为碧山十老之首。沈周曾绘碧山吟社图,邵宝为之记。旭长子夔(字廷韶),明天顺庚辰进士,出知武昌府,累迁江西布政使,旭次子旦及三子仲孚侍父不仕,剜胸血,吮膝疮,被旌为双孝。廷韶子锐(字国英),太学生,官至浙江布政使,倡建秦淮海先生祠于无锡第六箭河凤光桥东善智寺旧址,邵宝有《淮海先生祠堂记》一文,载《无锡金匮县志》。
    叔谦字彦起,彦起子朴(字物初,号抱拙),寿九十三,其孙霖,霖生金。金(字国声)为弘治癸丑( 1493年)进士,迁山东布政使,擢副都御史,巡抚湖广,入为户部侍郎。嘉靖二年( 1523年),擢南京兵部尚书,寻召为户部尚书,六年春,乞休归。阅四年起南京户部召为工部尚书,加太子太保,再改任兵部致仕,寿七十八,赠少保,谥端敏。
    旦(字永孚,号养恬)子镗(字国和,号乐易)。镗长子淮(字伯川,号存赤),淮子禾(字子宝,号文桥),嘉靖癸丑( 1553年)进士,永昌知府,禾子燿(字道明,号舜峰)为隆庆五年( 1571年)进士,巡抚湖广。镗季子瀚(字从川),瀚子梁(字虹洲)为嘉靖二十六年( 1547年)进士,江西布政使。
    燿子四:埈(字懋纯,号太清)、埏(字太宁)、坦(字太鸿)、堦(字太函)。埈子三:伯钦(公安)、仲锡(公蕃)、叔铭(公盘)。仲锡子三:德澄(字以时)、德藻(字以新,号海翁)、备湛(字以雪)。
    德澄子松龄(字留仙,号对岩,晚号苍岘山人),顺治乙未( 1655年)进士,时年仅十九,改庶吉士,授检讨,康熙己未( 1679年)举博学鸿儒。有咏鹤诗曰: “高鸣常向月,善舞不迎人 ”,为时人传诵。著有《苍岘山人诗集》、《文集》各六卷、《毛诗日笺》八卷、《明史擬稿》四卷。松龄弟松岱,字灯岩,国子生,著有《蜀学晰微》二十卷。松岱子实然(字訒庵),贡生,寿八十九。实然子春田(字耕和),寿八十八,春田子鸿钧(字世莱,教授四方子弟,多掇科第)、龙钧、广钧、震钧、豫钧、凤钧。
    德藻生前五世同堂,有子六人,孙二十三人,曾孙五十人,玄孙百有六人,女合孙曾以下亦有四十七人。长子松龄嗣兄德澄,为老大房,子五:道然、祖然、易然、明然、寿然。次子松期(邳仙)为老二房,子五:始然、轩然、存然、起然、瑞熙。三子松乔(卧云)为老三房,子三:孝然、靖然、文然。四子松如(赤仙)为老四房,子五:宪然、敬然、恬然、荣然、景然。五子松虯(龙仙)为老五房,子四:纯然、修然、竹然、处然。六子慧航,无后。德藻孙辈加上德藻从子松岱之子实然、舜燕,析为二十四房。
    康熙四十二年( 1703年),道然(德藻孙)随驾入京,在九阿哥处教书,后为康熙己丑( 1709年)进士,改翰林院庶吉士旋授编修,充值讲起注习官。雍正即位后,因藩邸事,下狱十四年,以子蕙田通籍后,陈情得释,寿九十,著有《泉南山人诗集》六卷、《明儒语要》四卷、《困知私记》一卷。
    蕙田(字树峰),本生父为道然,嗣易然,雍正乙卯( 1735年)举人,乾隆元年( 1736年)进士第三人,累官刑部尚书,积二十八年之力,著《五礼通考》二百六十卷,又著《味经窝诗文类稿》二十八卷、《周易象日钞》十七卷,建议古韻二百六韻并为一百七韻。子泰钧,孙泩。
    实然子春田,春田子鸿钧,鸿钧子瀛、濂、沆(小泗)、淳。瀛(字凌沧,号小岘),乾隆甲午( 1774年)举人,东巡召试赐内阁中书派军机处行走,升内阁侍读,迁户部郎中,出为浙江温处道擢按察司使,调广东迁浙江布政司使,陛见时奏请内用,补光禄寺卿,转太常寺卿,改顺天府府尹,历任刑工户礼四部侍郎,迁仓场总督,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,著有《小岘山人诗文集》三十六卷、